第(1/3)页 此时,人们对于摆摊的抵触,归根结底还是传统观念的问题。 平海市所在的是北方大省海右省,人们的观念,比起南方省份来说,还是保守了不少。 在八九十年代,人人都想吃公家饭,端上铁饭碗才有面子。 在农村,则是人人都想要城市户口,进入工厂或者是到公家单位坐办公室。 就算谁靠干个体发了家、成了万元户,在旁人眼中,社会地位也不算高,不如有编制在身的那些人光荣。 没有工作的人,则被视为异端、盲流。 这种情况下,就更别提摆摊了,那简直是能丢光祖宗脸面的行为。 就算是没有工作的社会闲散人员,也很少有人愿意出去摆摊。 上一世,赵德彬好歹也是大专生,那个年代大专生都是社会精英。 后面他到了技校当老师,也是有编制在身。 他是文化人,当年的技校是只有城市户口的孩子才能上,里面不乏高干子弟,和后世的技校完全不一样,算是很好的单位,再加上赵德彬技术过硬,经常被别的单位请过去解决问题,走到哪里都会被叫一声“赵老师”,所以,赵老师对于摆摊这种不入流的营生,那叫一个嗤之以鼻,自然也就从来也没去了解过。 他现在脑子里那点微薄的印象,还是道听途说来的,也就是知道有这么回事。 具体摆摊卖什么东西能赚到钱,又是从哪去进货,赵德彬是一概不知。 但是活人总不能被尿憋死,有了大概的方向,凭着他后世的阅历,那些细枝末节都会船到桥头自然直。 不得不说,赵德彬这个人有一点不好,就是文人脾性太重,有些读书人的清高,放不下身段。 在九十年代初期,赵德彬维修进口电视、摄像机的水平,在整个平海市都小有名气。 那时的进口家电多半来自倭国,以东之、日笠、索呢为主,基本都是电视机和摄像机,维修费用动辄几千,本土很少有人会修,动不动就要返回岛国本土修理。 赵德彬就是平海市里为数不多的,那几个精通维修进口家电的人之一。 第(1/3)页